网站通行证
名称
密码
浏览 | 注册
今天是:
您的位置:环球媒介网 > 新闻 > 正文内容

重磅消息:我国首家汉字博物馆暨中国古文字博物馆在成都正式启航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 2025-04-01 16:53

据悉,我国第一家以汉字文化为主题,以研究汉字起源、发展为核心,集中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从符号到文字发展演变历史的博物馆。该馆经过近五年的筹备建设,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领导下,在中国秦文研究会和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于3月30日以《博物馆之夜》全网直播方式在成都正式启航,面向全社会开放。

 

 

 

 

成都东方汉字博物馆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管,成都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非营利公益组织。中国古文字博物馆是由中国秦文研究会主办,由主管单位国家文物局登记备案的公益性博物馆。

 

 

该馆主要任务是:探索研究从远古时期仰韶文化的黄河文明,良渚文化的长江文明,到红山文化的象形文字,以及远古时期的三星堆、金沙古蜀文化。以中国古文字研究、传承为核心,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众化,提高公民道德与文化素质。始终秉承发掘,保护,研究,传承的方针,致力于将中国文字演变发展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生动的呈现给每一位参观者。
通过展示中国文字从符号到汉字,从甲骨文到经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发展演变历史过程,古文字与书法艺术,古文字与成语故事以及相关展品的互动体验,让参观者真正领略到中国文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古文字博物馆暨东方汉字博物馆陈列的有研究价值的收藏品和艺术品,集中展示了璀璨的中华文明,拥有一批以古文字和汉字为主题的藏品和艺术品 ,馆藏丰富,种类繁多。展品实物主要为刻有甲骨文的龟甲、碑刻、石刻、高古玉器、竹简、玉简、银圆、铜钱、刀币、古代书卷、漆器、酒器、石器、匾额、雕版、宝剑和历代名家篆刻(印章)以及历代名家拓片等。这些藏品所展示的文字,足以鉴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我们探索、发掘、研究中国古文字从符号到象形文,从象形文到甲骨文的发展演变历史有重要的帮助。对中华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使用历史最久的文字,也是如今唯一常用的象形文字。从石器时代到农业时代,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一路行来的汉字,见证了众多文字的消亡,自身仍屹立不倒。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汉字的载体,从骨、到陶、到金属,从石、到木、到绢纸。时间来到了现在,我们眼前的屏幕也成为汉字新的载体。对人们探索、发掘、研究中国古文字从符号到象形文,从象形文到甲骨文的发展演变历史有重要的帮助。

 

 

 

 

 

 

 

 

如今可见最早的汉字,看上去可能只是一些符号,比如距今约8000到7000年的裴李岗文化刻符龟甲,龟甲上的刻画符号,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刻画符号,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源头。
刻符龟甲跟比它晚四、五千年的殷墟甲骨文,存在惊人相似:一是书写工具皆为坚硬利器;二是刻画字符均与占卜相关;三是所刻字符均属有意为之。
比殷墟牛骨更早的汉字载体,或者是火烧过的土,也就是陶器。
良渚陶器,以及同一期出土的马家窑文化的陶器上,都有意义不明的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汉字的早期形态。

 

 

 

 

 

 

 

 

陶土经火烧而成陶器,铜、锡与铅经火炼而成青铜,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如今称为金文。甲骨文用刻刀刻划,所以直而细,金文用类竹片物刻在黏土模具上,再用此模具冶炼出青铜器,所以曲而粗。尽管形态有异,但字体结构却一脉相承。
作为祭祀器物的青铜器,文字常铸于内壁,从外面看不见里面,从上面也看不清下面。这些耗时费力镌刻出的文字,并非供人阅读,而是置于祭祀祖先的宗庙里,告慰祖先的灵魂,祈求祖先的保佑。
因此,与其说金文是人际沟通的工具,毋宁说是人与神灵往来的寄托。
与甲骨和陶土相比,金文无疑能存留得更久,因为青铜器更坚硬。同样坚硬的,还有石头。1976年,殷墟妇好墓中出土5件石磬,其中一件侧面刻字:“妊竹(一说为冉)入石”。字体形态与甲骨文相同,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
重要的文字,只有刻在石头上才能留存久远。公元89年,东汉大将窦宪大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纪功:“燕然勒石”。从此名垂青史。
而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当时人,比如汉代酒泉郡小小县令曹全,也是因为一块石碑(《曹全碑》被认为代表了汉代隶书的最高成就)而世代为人铭记。唐代众多书法大家,后人如今所见真迹,亦多为石刻。

 

 

 

 

 

 

 

 

甲骨文的“册”字,形态像并排连缀的竹木简。金文的“典”字,形态如人两手捧着“册”。由此推测,殷商已在某种程度上使用竹木简。与金石相比,竹木毕竟易朽,因此如今发现的最早的竹简和木简,也不早于战国时代。
但正是竹木简而非金石,才使“书”的出现成为可能。经验和知识的快速传播,更有力地推动了时代的演进,而在印刷术肇源之时,时人也找不到比木头更适用、更易用、更常用的材质了。是以竹木虽易朽,创始书籍之功却永垂不朽。
况且轻便的竹木,还推动了更轻便材质的诞生。在草木所制的纸诞生之前,比竹木更轻便易用的书写材质,是绢帛。只是绢帛虽好,但价格不菲、成本高昂。所以虽然更易破损、更不耐水火,但纸终究取代了绢帛、竹木、金石、骨陶,成为两千年来汉字最常见的载体。也令汉字的制作从刻划完全进化到书写。柔软的毛笔笔锋,与各种类型的纸张相接触,创造出中华文明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

 

 

 

 

 

 

 

 

时代巨变,汉字亦然。汉字经历过快速简化过程,载体如今也越来越多地变成各种屏幕,但无论如何变迁,汉字的核心精髓却从未更改。所见即所感,所视即所思,天人合一,物我无别。象形的汉字既是人际交流的工具,更随时蕴含与自然沟通的密码,汉字之独一无二,正在于此。不论时代如何演进,只要汉字不灭,中华民族便希望长存。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眼睛,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智慧。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道中华文明之光,历久弥新、辉映万世。

 

 

 

 

 

 

 

 

《汉字博物馆开馆之夜》首创"汉字川剧变脸"表演、二十四位童声吟唱《千字文》《百家姓》《礼运大同篇》《中华好家风》等国学经典表演、汉字主题舞蹈,以及"云览华夏字库"沉浸式体验。
活动通过全国同步直播,观众亲临天府感受汉字艺术之美,也可通过云端见证这一文化盛事。该馆的落成标志着我国在古文字保护研究与创新传播迈入全新阶段,成为展现中华文字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的成都新名片。该馆在省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将成为研学教育、历史研究功能为一体,是四川乃至全国重点文化旅游基地、研学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5年3月31日

 

 

 

  观后心情
被感动 同情 囧囧 愤怒 和谐 悲剧 高兴 打酱油
图片新闻
热门视频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团队介绍 | 视频直播 | 网上投稿 | 网站建设 | 域名空间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by www.qzwols.asia. all rights reserved